第七二一章 割裂(三)(3 / 4)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11 字 2021-12-29

就根本撑不起此时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城市。早晚要衰落,趁着现在还没有直接崩到底,变卖产业跑路去海边寻找机会,才算是有点脑子。

躺在那当听故事的商人听到这句话后,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见着在那侃侃而谈的几个年轻身上带着补丁的衣服,心想如今的年轻人好生了得,想我这么大的时候,可没想着这么大的事。

只看那些年轻人的衣裳,吃饭的熟练模样,便知肯定是穷苦人出身。

自己年轻时候也是走街串巷,靠着肩膀挑着扁担卖私盐的,穷苦人家的孩子能有啥见识,他如何不知?

然而这些人却不一样,竟好像他们穿的不是带补丁的破衣裳,却仿佛是绣着补子的官服;竟好似不是住在这等最低贱的车店,而是在那等往来无白丁的府邸。

这商人是真觉得这些穷苦的年轻人有些见识,因为他原本是贩私盐的,后来攒了些本钱,也在运河边上盘了店铺。

只是,伴随着海运兴起,以及最终朝廷下令废止运河漕运这件事,使得运河两岸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很多商铺宁肯抱怨生意一天比一天差,却也不想离开去谋别的活路。

这商人则不同,狠狠下、咬咬牙,觉得运河两岸迟早要彻底衰败,便将产业都变卖了,另寻活路。

这一次来海州,按说趁着这个“化枭为商”的机会,做回老本行去卖盐,是最好的。

但他当个走私贩子,却也知道,如今朝廷这般改革盐政,改引为票,而且小资本只要有个几百两银子就能入场。

只怕之前卖盐这等一本万利的买卖,恐也不是很好做了,利没那么大了。

终究专业对口,也就当是个兜底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新产业,自己之前也不曾做过,且等着过些日子去松江府那边转一转,看看再说。

商人实在没想到,一群身上穿着打补丁衣裳、住麦草铺的穷孩子,竟能有这般见识。

好奇之下,他将耳朵支棱起来,想听听这些人到底还能说些什么。

那几个年轻人讨论了一阵运河被废后的局势,又谈到了海州。

其中一人就说起来海州的前景,指点江山般说道:“我看以后海州可是好地方。之前报纸上就说了,这苏南缺煤,也缺柴草。若按照上面说的,把路修好了,这里运煤去南边,如何兴盛不起来?”

“书上说,蒸汽机一物,毕竟大行天下。事都说的这么清楚了,要说运河边上那些商贾,就该琢磨着开煤矿、修路之类的。”

“合股去把这边运煤的路修起来,收运费,还有个不赚钱?”

“也就是我没钱,我若有钱,非要在港口那边屯好大一片地。日后就算盖仓库,堆煤,建货栈,都能赚回来。”

“将来海州肯定不是因为盐而名闻天下,必是因为苏南所需的煤。”

说到这,在那侧耳偷听的商人就已经有些听不太懂了。

他又不曾看过这些学生的书本,如何知道什么叫蒸汽机、什么叫未来的蒸汽车的构想,什么叫铁路之类的。

当然,这些年轻人肯定也没见过。

但这些年轻人也没真的去过非洲,却知道那里的人浑身漆黑;这些年轻人也没真的摸到了引力,却笃信万有引力导致他们跳起来还要落在地上。

他们对书本上的很多内容,笃信不疑。

如同后世每一个没去过太空却笃信地球是圆的不是平的的正常人一样。

商人本来还想着听听他们有什么高见呢,现在听的都是一些根本不懂的东西,也就失去了刚才听他们说运河两岸迟早要完时的兴致。

再加上听到那几个年轻人居然鬼扯什么在港口附近盖货栈什么的,更觉扯淡。

海州卖煤,能赚几个钱?

谁家挖矿卖煤,能比卖盐的赚钱?这不扯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