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四章 威望(上)(2 / 4)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38 字 2021-09-28

寻找当地的天主教徒作为媒介。唯独荷兰东印度公司,却大张旗鼓明目张胆地以公司名义来销售鸦片。”

“还有茶叶问题、香料问题、巴达维亚中转问题、平山常陈事件中的行贿问题、波斯的货栈经营问题……种种这些问题,都可以看清楚一件事:即荷兰人根本没有经商的天赋,只不过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把握住了时代的浪潮。”

“就像是蒙古人曾经短暂地成为最广阔的帝国一样。如今却不会有人认为他们是最善战的民族。”

“所以,中荷贸易,由天朝这边进行前期的监管,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你们根本不懂什么叫贸易。”

这是个简单的偷换概念。

很多缺点,是商业资产阶级的通病,并不是荷兰所谓的“民族性”的问题。

但是,偷换概念来说,也没错。

因为,荷兰是商业资产阶级最早兴盛起来、并且最早控制国家的,他们的通病,表现出来,就像是荷兰的民族性问题。

另一部分缺点,是荷兰自身的地域、国土、外交、宗教等环境造成的。但这些,本身就可以说这算是民族性了。否则,一个民族刨除掉地域、环境、宗教、历史、文化的影响,这个民族就剩下干巴巴的血脉了。

康不怠转述刘钰的评价,只说荷兰人根本没有经商天赋,出于荷兰的民族情感,听着肯定不舒服。

但康不怠说的这些问题,也确确实实存在。

要说自己成功的地方,康不怠早就说了,荷兰不过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母猪都能飞起来,成功的地方就是母猪飞呗。

怎么说,都霸着道理。

荷兰人也懒得在这上面反驳。主要还是大顺现在既有调停之大恩,又因为大顺垄断着生产地使得荷兰这边有求于大顺。

攻守之势,荷兰过于被动,这种嘴上争气的话,若不反驳便不用反驳了。

可荷兰人还是用态度表示,这个道理,说服不了荷兰人。

“大顺的私人特使先生,您对荷兰很了解。当初侯爵大人来荷兰之前,在巴达维亚也说过,他知道荷兰有很多人反对东印度公司的模式。尤其是十七人绅士团的模式……”

康不怠立刻反驳道:“更多的人,反对的是东印度公司垄断贸易。只有董事团的其余成员,才反对十七人绅士团。请分清楚大多数人反对东印度公司,到底在反对什么。”

“这又说到了那个问题:商人的短视。股东的短视。一切以短期回报率为目的的短视。”

“我想,这一点,从荷兰银行家在英荷战争期间大量购买英国国债、在荷兰呢绒业衰败而大量外国呢绒业贷款一事上,你们荷兰人应该很清楚了吧?”

话是实话,但安东尼很快从这句话里面找到了漏洞。

“先生,你说的,正是我们最担心的地方。”

“你说的一切,是以整个国家的利益去衡量的。”

“但在商言商,纯粹的商业角度,银行家那时候的最佳选择,就是购买英国国债。”

“当然,这对荷兰不利、对荷兰的呢绒业不利,可是,对银行家而言,这并没有任何的不利。”

“一个公司,当然要以股东的利益为准绳。”

“公司就是盈利的、为股东盈利的。”

“如果这个公司不首先想着为股东盈利,而是想着什么国家、民族、人民。那么,这个公司丝毫不值得投资。”

“您可以说,看看现在荷兰的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的衰落吧。但我要说,银行业并没有衰落,相反每年从英国收取2500万盾的各种利息。”

“当然,我个人是反对这种行为的。但这一点,也正是我必须为荷兰的商人所争取的——一个以股东利益为第一优先考虑的公司。如果这个公司由贵国监管,那么就不得不考虑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