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八章 身份(2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39 字 2021-08-23

首的几个商人便都聚在了林允文的住处,刚才人多且是公开场合,有些话不好说。

私下里要说的话,可就多了。

这西洋南洋贸易,对他们来说,可是天大的事。

林允文在这些豪商之中,亦算是传奇人物,众人皆认为他就是“抱对了大腿”的典型。

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好话,可大部分豪商对他都是羡慕嫉妒,却无什么诋毁。大顺这环境,抱大腿不丢人,那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前朝拜阉人当干爹,那且尚且觉得光耀门楣呢。

林允文从当初一个做生意破产的家族出身,到给刘钰做了日语西席,再逐渐成为了对日贸易公司的股东,如今也是身家巨富。

既有田产,也资助新学义学,还捐了五百亩地给新学义学做经费。如今又承办了一些纺织作坊,早不是当初家族破产的模样。

只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再附庸风雅给自己起个表字、来个字号。

前几年出了一件事,也算是给松江府的这些豪商们敲了敲警钟。

有豪商又出钱搞义学、又捐款,最终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入“乡贤祠”。

这乡贤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北海相孔融,曾经为著名孝子甄士然立祠,以此为始,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乡贤祠。

这算是一种荣誉称号,和牌坊之类的差不多。

需要当地士绅圈子里推举,再由当地官员提名,相当光彩的一件事。

但这个圈子,都是被士绅垄断的小圈子。士农工商,商人最贱,虽然有钱,但根本不是“士”这个圈子里的人。

前几年松江府那个搞义学、捐善款的商人,傻呵呵的,有了钱,居然还想要脱离低级趣味,搞点精神追求,居然想着自己也入乡贤祠。

结果这一搞高级点的精神追求,就搞出事了。当地读书人圈子的士绅阶层,联名举报,说他一个商人,不就有几个臭钱吗?有啥资格能算乡贤?

我要有钱,我也能捐。朝廷让商人如乡贤祠,叫那些耕读学子怎么看?

读书人的圈子,都在官场内有关系。一级一级地举报上去,最后的结局就是严查、法办,申饬那些为他提名的官员,并且给了一个“有辱斯文”的大罪名。

至此,这几年有些飘了的商人,才明白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虽然有几个臭钱,可确实混不进“士”的圈子。

这也导致了松江聚集的富豪们的一次分化。

一部分人觉得,就算再有钱,也是最贱的商人,连乡贤都混不上、没资格。

不若将钱都去买地、耕读,聘用老师,非得让子孙出来当官不可。

当商人,哪有做士绅好?既有钱,又有名,还能享受到高级的精神追求。

只要有钱,还有办不成的事?买地、当地主、请老师、教孩子、让孩子考科举,将来若是孩子中了举人,那乡贤祠不得求着自己进去?

还有一部分人,如林允文等,则觉得,既然根本挤不进去士绅的圈子,那还挤什么?不如老老实实地赚钱便是。

孩子们统统送去新学,学些不一样的本事,多学算数航海,将来或是能接管家里的产业、最不济也能出海谋生。

而自己,也老老实实的,就认清自己的身份,别搞什么字号啊之类的,妄图挤进读书人的圈子。

而且林允文的身份又有些特殊,他更是早早认清了。他资助的新学义学,被人砸了好几次,觉得你有钱捐义学是对的,可你捐什么新学,却不学圣人之学,那还不给你砸了?

就你这样的,还想入乡贤祠?

也有人悄悄告诉他,让他低调点。毕竟他还有个给刘钰当过日语老师和翻译的经历,别到时候被人顺着他这搞事情。

还有人说,上次乡贤祠事件,看似是个小事,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