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七章 难以触摸(3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41 字 2021-08-19

,以爱国情绪为出发点,让海牙政府出台法令,禁止外国人购买东印度公司资产。”

以爱国为出发点,禁止外国收购本国资产,这是可行的。

但是,公司董事的话说完,其余人都对此不是很在意。

出台这个法令的意义,是什么呢?对他们,或者对荷兰,能有什么好处呢?

公司已经完蛋了,已经不可挽回了。公司的资产清算,是为了偿还债券。但真的就如大顺齐国公所说的那般,很多资产现在都不值钱,没人愿意收购。

海牙政府也不会接东印度公司的盘,国有化也没意义。要是还有东南亚的时候,国有化当然是有好处的。可现在东南亚没了,倒是剩了几千万两白银的债,这时候搞国有化,海牙的奥兰治家族可能得喝到酒精中毒才可能干出来。

本来就没人愿意接盘,这时候一群拿着钱的中国人跑来收购,这不是雪中送炭又是什么呢?

公司的债权人、股东们,有什么理由阻止大顺购买公司的清算资产?

能卖一分钱是一分钱,难不成等着东印度公司大楼无人问津,最终低价卖出去改造成妓院、酒馆、旅店?

一种荷兰人沉默着,思考着,心里感叹万千。

他们很多人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对大顺下南洋一事,肯定是无比愤怒的。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但所谓人死不能复生,父母都被杀了,也不能复生了。

生气也没有用了,不如和杀父母的仇人一起合作,赚钱,这才是正途。

再生气,也活不过来了。

从4月份大顺宣战,再到8月份大顺攻占东南亚的消息传来,再到今日大顺使节团出访,这些荷兰人其实已经接受了这种不可改变的命运。

当不可改变的命运已经别接受,他们便要考虑自己手里的资本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荷兰已经没啥可以投资的方向了,买本国国债本来就没什么意思了。英国国债倒是能买,但是利息也不高。

若是大顺能和他们合作,回报率肯定不低。

就算大顺不和他们合作,觉得大顺那边蒸蒸日上,若能在大顺搞投资,回报率肯定会很高。

英法荷,借钱都比较容易,信誉也还好,利息都不高。

俄国的国债利息还挺高,对俄国国内的投资,回报率也高,甚至可以获得近乎免费使用的农奴。但是俄国这个新兴国家终究“太小”,用不到这许多钱。

原本大顺仿佛书中的国家,虚幻的。现在走入现实了,便琢磨着在大顺搞投资,回报率哪怕比俄国稍低,但以大顺的体量,吃下十倍俄国吃饱的投资也不是问题吧?

但齐国公这一番话,又断了荷兰人这个希望。好像说的还很有道理,按照荷兰的商业资本的思维,中国这些年对外贸易,从来顺差,绝无逆差,国内会缺资本?会缺投资?这都准备直接把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波斯的货栈、开普殖民地一起打包买走了,怎么看都不像是缺资本的样。

而且最赚钱的投资,就像是东印度公司一样,怎么可能让外人插手?内部人自己就消化完了,想着大顺的公爵侯爵们,就算拿不出一二百万两的资产,十万两总还拿得出吧?真正赚钱的投资,如何轮得到荷兰资本?

一个个觉得郁闷的荷兰人,最后得出了一个奇怪的结论。

“我们曾以为,几年前大顺的侯爵出访欧洲,中国这个一直在传说和现实交界处的帝国,真正可以被我们触摸了。投资、贷款,完全可以考虑这个逐渐走到现实的帝国了。”

“可现在,我们才明白,这个帝国从传说走入了现实,可他依旧和我们格格不入。他可以伤害我们,我们却不能触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