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一声都不敢吭(2 / 4)

组织派我来诸天 拂文 4383 字 2020-10-28

竟敢跟我唱反调?这老头是装糊涂呢,还是真的就这点本事?不论是哪一种,都不会再用了!

诸葛卧龙被朱允熥看得心里一惊,急忙加了一句,道“殿下,不能与民争利啊!”

他隐约猜出了朱允熥的想法,但他怕朱允熥做事太急,太烈,后果难以收拾。

以为我要加税么?朱允熥“嗯”了一声,把头转向宁采臣。

宁采臣醒目,道

“我不认同诸葛前辈的话!我也是从民间来的,深知其中的疾苦,这根本不是多开垦荒地就能解决的,就算能,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短期凑效,终究还是会陷入现在一样的困境天下可耕之田多了,收上来的赋税却反而少了!”

“这主要的是地主豪绅,还有”他顿了下,没说官员,东林党、西林党之类的,他们都是不交税的,“生员优免,他们以各种名义,名下聚集了大量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朝廷基本上收不到税的。”

既然生员秀才都优免,举人肯定要优免,进士更要优免,一品大员可以优免二十四人,然后拖家带口,一带一路,完美实行传帮带的路数,还有多少地是可以收到税的?

同样的,也还有其他人,拼命巴结靠拢,把自己的土地挂靠在这些人的名下。

“你看这些人,原来也是有土地的,但是他们的风险承担能力太弱,一场大病,一个灾年,就不得不把原本自己手里的土地典当出去,以此来换取生存,这几百年来,朝廷能够收税的田,还能剩下多少?”

“收不足数,就只能加税,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这只是其中之一,各地的豪强劣绅,贪官污吏,对粮食这种硬通货,更是上下其手。

大明的税其实不高。三十亩才交一石粮。而一亩最少都有一石多的收成,两三石是常态,甚至能有接近五石的,其实官方税收只有百分之三,按理来说,百姓很轻松就能完成。

但实际操作呢?征收这些大米你得挑到衙门口,挑不来怎么办?里甲派人征收,派人要额外的费用,加派。县里往州里送,州里往府里送,府里往省里送,这一层层,一级级的人力、费用,都得从里面加派。

除了收税以外,还有劳役,官府征召老百姓去修补城墙,新建衙门,去不了,没关系,加派嘛!

这都不算,还有地主的佃租这个大头呢,人家加租是常有的事,有本事不要租地主家的地!或者荒年,收成不好,交了地主的佃租,就不够官粮了,然后就逃。

但是大明采取的是里甲制度,每十户编成一甲,每十甲编成一里。一甲里如果有两户不见了,那么剩下的八户要承担这逃跑的两家税粮,甚至出现,跑了八家,让留下来的两家负担原本十家的税粮,谁顶得住?

更不要说官府、地主征收时的传统技能,大斛小斛了!

宁采臣娓娓道来“这些都不说了,相信大家也看得到,尤为气愤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人在其中贪墨,一个省就是几百万石的贪墨,这绝对不是孤例!全国来说,就得以千万石来计算!”

“其他的杂项税银,边饷之类的,老百姓已经负担很重了,不能再加税了!”

就不是加农税的事。

朱允熥点点头,道“依你看来,应该要怎么缓解呢?”

怎么缓解?当官的产业不用交税,皇亲国戚不用交税,光收农民的土地税能有多少钱,随便找一个两个大官砍了抄家能抵一年的税收。

宁采臣没有这么刚,他道“如今我朝商业发达,最快见效的办法就是征商税!”

王生在一旁听到这么一说,立马道“殿下,我愿为朝廷上交商税!”

他原本就是出身自边关,那边根本就没有多少良田,主要的就是军屯。

边关之地,战乱频发,如今全家就只剩他一根独苗,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