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绰绰(1 / 2)

阿爷种下的粟谷、玉米还有土豆都发芽了,现时长成小苗,青攸攸的一片。

柳奕隔三差五查看,土地暂时不用浇水——这里头总不缺水,浇一次能顶满久的,种的东西照常生长,也不知道土地里的水分从哪来。

这一次种的粟谷,种子都是她家田地自留。

他们一家也很好奇,大靖朝的粟种在不旱不虫的情况下,到底能够出产多少粮食。

玉米土豆种子皆为空间自带,柳奕不担心它们的产量。

之前种了许多蔬菜,播种的量都不大,种子消耗得不多。他们想起来留一留种,想不起来时就没留。

这一回还得记住了必须多留些做种,不然往后大面积栽种就不够用了。

家里剩下的棉花还有很多,现在却没功夫弄,她们得忙着绩麻。

棉花这东西不占份量占地方,只能将没撕完的塞进麻袋静静放着。

柳奕的两件夹袄一共了用不到一斤半棉花。

新的絮得厚点,旧袷衣改的更轻薄,只用得半斤。

立冬之后,农家除了个别特能扛冻的汉子还穿着单衣,无论老少都已套上袷袄。

柳奕之前冻习惯了,此刻便体会到恁好处,时常觉得身上的棉袷衣在这个天穿着还暖了些。

芳娘自己填了一件旧夹袄凑合,新的还没做。

三匹布料,做成了柳奕和柳全的两件袷袄,就没了材料做里布,怎么拼都会差着点。

现在比较紧急的是得做棉裤。

前些日子,她们在单裤外面罩着一条裙子还不甚明显,最近去娄家坐在地上时就觉得冷了。

到冬天,配袷衣的裌裙比单裙费布得多,她们今年不准备新添,将旧的缝补一下在里头套一条棉裤才保暖。

棉裤还不能絮得太厚,厚了臃肿,也显露痕迹。

待做罢了这些,还有娄家编织得好些两尺见方的那种蒲垫,她们也想学着编一点。

小雪之后,山中很快就会天寒地冻,地上仅铺一层苇席完全不能满足坐卧的需要。

只要在家,柳奕都情愿待在自己的地铺上。

这草多了,除虫便很麻烦。

夏天,山野间的虫多,它也跑得快。

现在的虫子来了却是想避寒的,只要没死透,它们就会想方设法朝温暖处钻。

一早起来,柳奕总担心垫褥下头会有虫,每日都得翻开透气。

洗浴得勤,身上的虱子已经很少见了,她家决不允许有跳蚤。

人可以注意清洁,两只狸仔身上却除不了多少,鸡鹅身上肯定也有小虫,毕竟它们不能像人一样经常洗澡。

看一眼蜷在一旁打盹的大苗,柳奕叹一口气——二苗出门两天了,不晓得晃荡去了哪里。

她竟有了“儿大不中留”的心情。

养的第四批蚕在四眠或五眠之后陆续结茧,前后时间非常不一致,如今也到尾声。

柳奕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觉这一朝她要不停地来回分筐、分批采收……比前几次养蚕都麻烦许多。

芳娘那些来自柳氏的养蚕知识也显得有限,已不能再更多的技术指导。

往后的养蚕实践,她们都必须自己摸索。

四眠蚕茧比之前的茧个头略大,五眠的更大些,抽出的蚕丝也肉眼可分辨地增粗了。

这一次,柳奕能明显地区别出,同一批蚕种结的茧其实也有大小差异。

啊……在小本本上记下来记下来,万一什么时候要考呢。

任何工作都有熟悉的过程,看来她自觉养了几批蚕就算了解,可以“驾轻就熟”,只是自以为是的想法。

——现在冷静下来反思,这些蚕,不光是钱粮,也是生命。

今后她更需自己上心了。

不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