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赵非叶(3 / 4)

宋疆 青叶7 3776 字 2020-08-12

的人取而代之?自杞、罗甸虽不是掌在佛教之手,但同样也是掌握在一些所谓能够与神沟通的人之手,而他们控制着百姓的意志,你又如何能够在打败他们后,让他们相信大宋朝的正统?”李凤娘在赵扩继位前,显然替太上皇赵惇理政也学到了不少的见解。

“用科举来代替神佛魔对百姓的意志控制,让他们相信,并非只有信奉什么才能够出人头地,而通过科举照样能够出人头地、才能够获得功名利禄。”赵扩看着李凤娘坚定的说道。

李凤娘的神情则是越发的严肃,而旁边的竹叶儿则是露出了深思的神情,虽然她不是很懂,但看着赵扩脸上的自信,也不自觉地跟着有几分信服。

“用科举来让百姓摆脱那些,这……这可行吗?”李凤娘不确定的问道。

“如儿臣刚刚所言,三武灭佛正是因为百姓们找到了一条可以解决温饱的捷径,从而使得兵役徭役赋税大大降低,信佛崇道之人越来越多,而愿意为整个朝廷或者是……社会?做出贡献者的百姓越来越少,从而使得朝廷感到了不安,不得不打压佛道这个原本在世俗之外的产物。佛道本是所谓清净之地,但有心人却是会利用百姓愚昧,易信惑妖邪来蛊惑百姓,从而得到他个人的名利。而用科举便可以让百姓相信……。”

“我大宋能够读得起书的士子虽不少,但圣上想必也应该知晓,金国当年也曾效仿大宋科举,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可真的能够读得起书……。”竹叶儿有些怀疑道。

赵扩笑了下,道“很简单的事情,攻下自杞、罗甸后,显然无法第一时间就施行科举之制,而且即便是实施,恐怕也很难找到向大宋士子这般,有真学识的士子。所以燕王给儿臣的主意是,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会数数就可以。最初……。”

“最初的目的并非真是为了施行科举,而是以科举为手段,让百姓相信,神佛可以让你的来生脱胎换骨,但科举却是可以让你的今生得意?”李凤娘看着自信的赵扩问道。

“母后英明,正是如此。最初只要让百姓相信科举能够真正的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就足矣,而至于真科举,自然是循序渐进,而……科举

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想必不用儿臣多说了吧?”赵扩有些得意道。

李凤娘则是微微叹了口气,就如叶青曾经对她所言的君权神授一样,华夏民族之所以没有神权大于一切的困扰,正是因为先贤典籍早就给出了一个身为正统统治者的正统标准,所以不论是谁拥有江山社稷,只要尊崇那些先贤典籍,而不是去推翻、否定所有的先贤典籍,那么就足以有资格成为江山社稷的正统。

金人之所以要去效仿宋廷之制包括科举,包括历史上原有的蒙古人统治了中原,甚至是后来的满清,之所以能够取得江山,成为华夏民族的正统,被写入正史,正是因为他们只推翻了统治者,并没有推翻儒家文化,从而也使得儒家文化给予了他们回报,那就是他们的统治历史被接纳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中。

而自科举创立以来,在给了天下士人一条通往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康庄大道外,便是利用科举与典籍,在天下士人心中树立了三纲五常的铁则,而这也是朱熹所谓的天理,开始成为了伦理纲常,桎梏着天下人很难再去推翻一个王朝,不得不被动的接受着外族来对时代进行替换、推进,或者是让整个华夏文明倒退。

“但即便是如此……。”李凤娘虽然认同了赵扩对于赢了自杞、罗甸,甚至大理后的吏治策略,但依然在此时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看着赵扩刚要开口问时,淡淡说道“容母后考虑一些时间,何况……兹事体大,母后需见过燕王询问之后,才能够再做决定……。”

“母后,燕王愿意在儿臣离开临安后,暂时留在临安不北上……。”赵扩急忙说道。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母后才不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