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回 射礼之论(2 / 4)

乞活西晋末 万载老三 4511 字 2020-07-03

来的纪泽一滞,看考卷钱凤这厮不是挺会太极推手的嘛,怎的这会儿又要玩傲骨铮铮了,欲说还休吗?眼睛眨了两眨,纪某人决定立马打压下这厮错误思想的抬头倾向,面上则恢复笑容,尽显和煦道“无需多礼,钱士仪,好才学,不过,你自称儒生,纪某却是不甚苟同的。”

“府主大人此言何解?”钱凤沉声问道,脸色已然微露愠色。要说他虽已有意就此改投华兴府,终归对华兴府颇有旧怨,这会就着儒学一事,却是忍不住有了驳上一驳的冲动。甚至,那个横在设法出逃与留下效力之间的天平,此刻也再有动摇之势。

“不要这么严肃嘛,学术探讨而已,士仪不至因言罪人吧,呵呵,那就不符儒学士大夫当有的风范了。”纪泽却是一脸轻松,笑眯眯道,浑不觉自己是在挑事。

钱凤却没笑,依旧直视纪泽,不言不语。纪泽依旧笑得轻松,却也不得不再次开声“怎的没点娱乐精神?好吧,士仪通晓经史,某且问你。有言曰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却不知此等射礼之言可是源自周礼?”

似乎想到了什么,钱凤脸色一变,嘴角一抽,却不得不点头承认道“然!《礼记·射义》有载。”

二人谈及的正是君子六义中的射礼。所谓射礼,各阶层各时期规格礼仪或有不同,本质却皆源自周礼,且其涵义可远不止摆个场子载歌载舞的射箭比箭,甚或强身健体那么简单。而纪泽所说的一段,则是射礼最初的核心意义,白话说来就是通过「举弓射箭时的姿势与情绪」以及「是否中靶」,来判断这个人的心正不正,乃至其人品德如何。

这里有个源自周礼,太过唯心甚至荒谬,却被孔夫子公然认可,并由儒家被迫沿袭下来的认知命题只要一个人内心端正,他射出去的弓箭就必定能命中目标,反过来,不能中的人就心不正,就是品德有亏。恰似后世人玩笑之时,事未做好是因所谓的“人品差”是也!只是,当玩笑成为孔老夫子核定认同的标准之后,还好笑吗?

天可怜见,射术差与人品差有个毛关系!但是,偏生就是按此认知,周王室曾一度用射礼来考验与训勉诸侯,孔夫子也将之纳入君子六义;便是纪某人宣布民间纠纷可凭比箭决定孰是孰非,其实也有着这条硬杠杠的理论依据!当然,孔夫子的这一金科玉律渐被四体不勤的儒生们选择性遗忘,纪某人知晓上面一席话,却是颁布比箭定纠纷这道法令的时候,方被张宾所告知的,今个正好派上用场。

盖因自认儒家门徒的钱凤,偏生却在科考的附加武试中,于射礼一项栽了跟头,成绩排在下游且未达标,按儒家对射礼的教条,自然是人品差;而应对他的尥蹶子,纪某人欲要打压其嚣张气焰,自会抓住这一小辫子。

待得钱凤点头,纪泽笑眯眯道“某已查过,士仪不论在王氏期间,还是入我华兴府之后,皆无劣迹,绝非品德有亏之辈。而士仪数日前射礼比试中成绩低下,若为儒生,依孔夫子那番道理,便成了品德不正之人,这,这岂非相互矛盾?是以,除非孔圣的射义记载有误,否则,士仪只能不是儒生!”

狡辩!厅内所有人都在心底呐喊,偏生却无法反驳,谁叫儒生将孔夫子的话当做金科玉律呢?钱凤总不能为此承认自个人品差吧,西晋人可没后世人那般不在乎人品。

然而,不知是否被气急了,钱凤今个还就不在乎人品了,他居然一咬牙,冷冷道“或是在下学艺不精,甚或却有品性不足,是以射礼表现不佳。但达者有先后,在下终有端正品性,通过射礼之时,但却不影响在下如今身为儒门子弟!”

人品差却在勉力改正的人,就不能是儒家子弟吗,这显然是个悖论,因为儒家的一大口号就是有教无类,坏人也可入儒门学好的,譬如周处!显然,钱凤以退为进,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