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拔份儿(2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3430 字 2022-07-17

,京城老百姓都称之为捏面人的。

要把江米磨成面,再把面和水揉软,用颜料调成五颜六色。

再通过艺人的巧手,捏成各种古装戏曲中的人物角色。

由于材料的可塑性强,捏塑工具多,制作时间也相对充裕。

面人成品后,要论精巧美观,是远超糖人和糖画的。

京城最有名的面人艺人共有两个流派,分别是“面人郎”和“面人汤”。

“面人郎”是海淀的,一直技不外传,走的都是民间艺术的路子。

“面人汤”是通州的,第二代传人汤子博却趟出了一条新路——人家在1956年被工艺美院接纳,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从此这位老爷子不但开枝散叶,广收门徒。

也可以不虞生活之忧,安心创作,变成了潜心研究面塑艺术的学院派。

宁卫民请来在西配殿坐镇的这位面塑艺人姓董,而且还是位女性,她就是“汤子博工作室”当年面向全国招聘,首批选中的唯一学生。

因为喜欢面塑,她在这方面下过不少苦功,得了“面人汤”技法的真传,毕业后还留校当了教面塑的老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她兼具西方雕塑的塑形能力、东方古国的审美情趣,以及面人汤的独门技巧。

所以捏出的面人,已经不是哄孩子玩的东西了,而是成了真正的艺术品。

不仅形象新颖,神态、体态逼真,还脱离了木棍儿,可立在木板之上欣赏。

说白了,那就不是面人儿,简直成了“面神”。

要是搁过去,大家都拜神求佛的老年间,这些东西满够格供起来受香火的。

所以今天她现场随手捏出的孙悟空、牛魔王、铁扇公主、红孩儿、吕布、貂蝉、达摩、嫦娥、来说。

别看都是行活,不是什么经过认真琢磨的作品。

可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生气勃勃,装束考究,形神兼备,足能支撑十元一个的高价。

尤其雷欧、阿童木、龙子太郎、花仙子、匹诺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外国卡通人物。

别看对于吹糖人的宗师傅很有难度,对捏面人儿的董老师而言,却反而是最容易的,因为那都是简化过的造型啊。

董老师一两分钟就能捏好一个,其准确和精致,丝毫不亚于官方手办。

而且卡通人物的卖价儿还要便宜许多呢,三块一个。

所以别说京城本地人看了吃惊,甘愿掏这份钱。

老外更没见过,那都不是一买买一个,是一买就买好几个。

说句大实话,董老师要是受聘于迪士尼乐园啊。

估计就凭这手速成的面人儿,就凭顾客要什么捏什么。

她就能一举成名,上电视,上报纸,红遍全球。

可惜啊,泱泱中华人才济济,谁让她人在京城任教呢?

老外又太没见识,压根就不知道东方古国还有这们神乎其神的造型技艺。

也就没了让世界认识她的机会。

不过即便如此,今天也够她出尽风头的了,因为现场很快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

居然有个和她年岁相近,三十多岁的一个外国女人,让随行的翻译问她,能不能按照自己的形象,现场捏个面人出来。

不用说,董老师自然当成了人家想考较自己的本事。

尤其一看这位的随行翻译,手里提着抱着,已经买了不少的东西。

于是二话没说,就当众捏了起来。

也就二十分钟不到,一个穿着翻毛皮大衣,脚穿高跟鞋的洋婆子就活灵活现呈现在她手里。

用竹针挑出的眉眼,不但与这位漂亮的外国女人形神毕肖,而且董老师还随手来了点即兴创作。

她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