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八章:走马上任(终)(1 / 3)

看到这里,任自强不由心中升起浓浓的自豪感。他这真是造福于苍生的节奏,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而不可知。这时候也不想着卖了这些企业,而想着如何做好这些企业,创造更好的企业和社会效益,甚至于在国内树立起一个行业的标杆。

这时候任自强也不觉得这一大堆的企业、工厂是累赘,反而是一盏盏指路明灯,引领着国内企业前进、发展的方向。

虽然他没有管理企业的实践经验,但他的见识还是蛮丰富的,眼界更是无人能比。他做好这些企业、工厂的远景规划还是没多大问题的。

企业要想健康快速的发展,无非就是那几个因素,合理公平的分配奖罚制度;紧紧把握住市场动态;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品牌产品。

合理公平的分配奖罚制度,这就要让企业的员工具有主人翁意识。给他们优厚的工资待遇是一方面,真正让他们发挥能动性和当家作主的意识,那就是让他们成为公司的股东。

这次任自强准备当一次散财童子,把那些企业按照股份制来施行,以期权的形式奖励给员工。如何奖励任自强也有了腹案,也不是一次性的把企业的所有股份都分配给他们,而是每年搞一次,拿出百分之五到十的这么一个比例分配。

其中的分配方案也有讲究,管理层拿多少,技术人员拿多少,优秀的普通员工拿多少这个还有待商榷。

在任自强的初步设想中,管理层拿的是最低的,有个一二成足矣,下来是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拿五成,剩余的都分给基层员工。这方面任自强只能提出建议,具体的还要袁天帆他们商讨确定,这些分配方式只限于内地。

香江这里的员工是甭想了,具体原因大家都知道。无他,任自强一直对这里没有归属感,再说他们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不是。

把握住市场的动态那就更简单,任自强只要动动金手指,搞个五年、十年的产品发展潮流指向就行。当然这些只限于那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也不怕泄密。主要原因还是任自强懒的缘故,他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太多精力在这些企业上面。

他的目光绝大部分还是盯在那些消费电子技术、汽车、互联网上面,这才是高大上,装逼的利器。

高精尖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培养,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让这些企业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建立自己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实验室。任自强要企业强制性的统一每年拿出企业的销售额的百分之十以上的资金用于技术、人才引进和新产品研发,向国外那些著名企业看齐。

这个规定是不容违背的,要坚决贯彻执行的。企业不重视研发,不投入研发,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稍微来点风吹草动,它就摇摇欲坠。

打造品牌和品牌文化这些就要靠广而告之和产品质量说话,而且是能跟得上时代潮流的产品。有了‘史巨人’的广告模式作为利器,只要产品过得去,铺天盖地的广告打就完了。

这些事不要看任自强说起来简单,但他真正忙起来才知道工作量有多大。每一家企业的资料都要详细过目,产品发展到那一步都要了解。他还要绞尽脑汁和后世见过的同类产品对比,写下一项项发展规划。对他这样的懒人来说,这可是大工程。

一个企业的发展考虑的要全面,工厂起码也是花园式工厂,员工的吃饭、住宿条件都要做好规划,还有环保问题,员工的培训、进修林林总总的一大堆。好在这是大纲,基本每个企业都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列入企业发展规划总纲中就行。

最细的就属产品发展规划,这项没得选也没办法偷懒,一家家企业他都要做针对性的部署。从新材料的选用到产品设计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提出针对性的市场需求,也是个繁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