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七章:合村并镇(1 / 4)

第二天一早,张天富以电打的速度开车过来,他和任自强之间就不存在‘客气’俩字。他带着死党魏玉征一起来的,车里拉了一只刚宰的羊和几只野兔、野鸡。摆明了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两人现在是满面红光,黒呢子大衣,黑棉皮鞋。头型打理的油光锃亮,一副上位者的派头。鸟枪换炮,昔日的泥腿子味道几不可闻。

张天富见了任自强高兴的一把搂住他,直接把他抱起来转了几个圈,才有点气喘的放下来。张天富打趣道“不行了,小强到底是长高了,真重了不少!”

“那是,天富哥,你也不看看过了几年啦,我马上十一岁好吧?”任自强得意的一笑。

魏玉征想抱任自强也抱不动,两人的个头已是差不多高。他笑得见牙不见眼,拍着任自强胳膊感慨了一番,说了了些三日不见刮目相看之类的恭维话。

两人又和任自强家人以及王艳丽她们一一寒暄问好,家里人也知道两人过来肯定和任自强有要事相商,他们倒茶递烟以后都识趣的回避,包括一家之主任卫国也不参合。这场景已是家里的常态,也没人计较,谁让小儿子太妖孽了呢?

三人落座,任自强招呼两人喝茶抽烟。他好整以暇的听张天富和魏玉征带有汇报意味的白活去年到今年收入如何,产值翻了几番,平均下来村里每人分了多少红?

任自强津津有味的听着,虽然他们的那点成绩对自己来说都是毛毛雨,不值一提。但搁在这个特殊年代,在国内能取得如此亮眼成绩的村子也屈指可数,值得大书特书的。

魏玉征发愁道“小强,现在村里的资金积累的太多,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投资,放在银行里吃利息可不划算呀,再指条路呗!”

“噢,有多少闲散资金?”

“一千多万呢,要是算上各家的近三千万,这都是现金。”

“霍霍,成绩不错呀!”任自强真心夸奖道。

“呵呵,和你和海哥比起来连根毛都不如!”张天富不好意思的摇摇头。

任自强没接这个话茬,两者根本没可比性。他又详细询问了村里具体的经营项目情况,以点带面的开括到哪一步,以及到吐鲁番盆地和南疆搞大棚种植基地的发展情况。了解完以后任自强心里有了数,当即做出指点。

现在他们仅仅覆盖整个镇还不够,要逐步联合全县的其他乡镇,包括外县都可以走公司加农户订单式生产方式。种植上也可以联合,他们有机械设备,有资金,可以走大农业模式。几个人就可以管理好上千亩地或者几千亩地,把剩余劳力解放出来,学好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大踏步走出去。

同时,粮油加工厂也可以在其他县全面开花,和国有企业竞争。大力发展生物肥料,就是绿肥、堆肥,引进新技术在各县建立生物肥料厂。并建议张天富抽空去意大利和法国的农村走一走,好好学学他们的农业发展模式。

更让任自强震惊的是,张天富创造性的提出,现在他们决定把整个村子迁移到镇上落户。这样一来,孩子上小学、初中离学校也近。在国道边上,东来西往的交通也方便。再说,村里离镇上也不远,也不耽误种地养殖。

“天富哥,你这主意高,实在是高!”任自强竖起大拇指真心夸奖他们,他们能有这样前瞻性的眼光可谓是神来之笔。不要小看他们此番合村并镇的无意之举,他们的目的也很单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

由于小学、初中集中在镇上办学,学校虽有宿舍便于家远的孩子上学,但距离镇上一两公里远的联丰村里的孩子不在此列。刮风下雨、凛冽寒冬,其中滋味前世的任自强都体验过,苦得一批。

这时代的孩子可没有娇生惯养一说,小到一年级,大到初中,全凭自己两条腿走路。想要父母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