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肖邦的‘可能性’与‘悖论’(2 / 2)

定好了下午13:30见面后,秦键就离开了309。

今天他将要给沈清辞演奏多达7种版本的肖邦作品,其中涉及练习曲、夜曲、叙事曲、还有一小段奏鸣曲。

下午13:30分整,秦键准时做到了客厅哪那架施坦威前开始了演奏。

按照先后顺序,他完整的将12首曲目连贯完整的演奏了一遍。

一共用了40分钟。

期间沈清辞坐在沙发上没有丝毫打断,也没有抽烟。

任由秦键从头谈到尾。

结束之后,他才来到钢琴旁“说说吧。”

秦键沉吟片刻,接着说道“每个波兰演奏家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我觉得不能用单纯的分析来解释,好比哈维的第一叙事曲采用了一种较为柔和的手法来演奏,而同样的速度下卡里亚康的演奏就要显得有力许多,从音乐的整体性来说他们都是用了一种第三人称的陈述方式来表达,可能这和他们的年龄有关,但在音乐的精神内涵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感。”

顿了顿,他补充了一个结论“就好像一只手的正反两面。”

沈清辞“还有吗?”

秦键想了想继续说道“单纯的从模仿来说,我想,一个外国人几乎是不能将真正的波兰味道表现出来的。”

秦键没有用‘很难,’而是直接用了不能。

这是他近日来的感悟,前些日子他录了一遍圣咏逃亡曲。

现场演奏结束之后他几乎觉得已经到了与斯托夫相差无几的地步,但是当他两天之后再听当时的录音后,他发现还是很容易的就能分辨出哪一个是自己演奏的。

片刻。

沈清辞点起了一支烟。

“秦键,你知道音乐表达里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吗?”

秦键不太确切,“信息?”

沈清辞有些意外秦键的回答,他点了点头“信息可以是关于一个演奏者的个性展现,一个演奏者的文化背景表述、一个演奏者对于肖邦的可能性的探索和表达。”

“可能性?”秦键试图去抓这话里有话的重点。

“是可能性。”

沈清辞肯定道“实际上波兰人也一直在寻求着对肖邦的创新解读。”

“除了今天出现的一些非常有趣的演绎之外,他们还想看到更多的悖论。”

“悖论?”

秦键再次皱起了眉头。

f